Saturday, February 22, 2014

【要等到什麼時候,你才敢做你自己?】

上星期一個政大畢業的朋友,前陣子去考托福,之後我跟他碰面聊天的時候,順便慶祝她考的還不錯。一陣歡喜過後,我問她妳將來是想出國工作嗎?她愣了一下,說不知道,也許吧。我又問那妳考托福幹嗎?她很輕鬆的回答我大家都考啊,畢業履歷上能多一條。



然後我們都笑了笑各忙各的去了。

也是上星期,我一個企管系的教授朋友在閒聊時告訴我一個故事:『有一天上課時,我問一個女生如何在求職中證明自己有能力勝任這項工作。那位女生毫不畏懼這個問題,詳細而且有條理的描述了一個大學生從大一到畢業要準備的各種正照,精確到了哪年哪月該考過哪一項。

女學生說完,站在那裡透著自信,等待著我的稱讚。我看得出,她是一個精明的女孩,她認真考慮過自己的大學生活和人生,她盼望著大學畢業用滿意的分數和整本的證書贏得一個好的工作。但是我只潑了她一盆冷水:"我可以很明確的告訴妳,這些證書基本上都是沒用的。』

是的,因為我們從來都不是我們自己。


學校裡的氛圍,家庭的環境都在逼迫我們背離自己,走向功利。

古代人習慣把"上學"稱作"唸書",現在看來,上學是上學,唸書是唸書,上學的不是在唸書,唸書的不一定在上學。

走進圖書館,沒有人看書。大家都在忙著研究各種考題。我曾見過一個人從書架上抱來一本翻譯小說擺在桌子上,把從樓下買來的咖啡擺在書的旁邊,隨後拿起手機 拍照,編輯、上傳,然後那本翻譯小說翻開都沒翻開就又被放回了書架,那個人回到座位上,掏出了一本厚厚的高考試題。我猜,那則FB大概是這樣的內容:"在 一個美好的午後,泡在圖書館安安靜靜地看一本喜歡的小說,脫離浮躁和塵囂……"

殊不知,他拋棄的正是安靜,身處的依然是浮躁塵囂。

放假回家,父母會跟妳說XXX家的孩子在哪里高就,年薪多少多少萬,或者帶妳出入喜宴,見識那些久仰大名的榜樣。他們嘴上不說,實際上是在跟妳說:將來妳要和他們一樣,甚至比他們強。

我向來不反對和榜樣接觸,實際上我很樂意這樣做。但是他們的成功是不是可以移植到自己身上?他們告訴妳的所謂成功方法,只不過是他走過的路而已,事實上,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不一樣的,他們也不知道其他方法能不能通向康莊大道。於是,妳告訴自己,一定要像他一樣,去那個學校讀書,再去那個國家留學。

妳真的在做妳自己麼?還是在重複別人的人生呢?

妳獲得了別人成功的經驗,但同時要避免狹隘了自己。因為,路有很多條,都想走又都不想走?那麼不如自己另闢一條蹊徑吧。成功真的可以如法炮製嗎?我們看電影、讀書、看報,獲得了無數個成功人士的成功學,妳勵志要做下一個郭台銘,下一個戴勝益,下一個王永慶。

可是,妳要等到什麼時候做妳自己?

話說回來,不成功不可以嗎?努力做一個普通人就是沒追求沒志向嗎?就像那個小女孩說的:"媽媽,我想當在路邊為英雄鼓掌的人",這樣不可以麼?輔導員告訴 妳:妳一定要提前考慮畢業後是考研是出國還是工作。可是,就不能有第四種選擇麼?學長告訴妳,大學期間一定要談一場戀愛,妳身邊的朋友都有了男女朋友,於 是妳耐不住寂寞也交了男朋友。妳的室友都看電視劇,於是妳為了合群而學著看起了電視劇。一則新聞妳只看了個標題就開始高談闊論輕蔑諷刺,卻不知道自己的情 緒正被媒體利用。

一個聽話的好學生、好孩子。怕得罪老師、怕惹爹媽生氣、怕傷了朋友間的和氣。所以我們習慣了妥協讓步,習慣了沉默順從,習慣了甚至開始喜歡人云亦云、隨波逐流。

因為,我們不相信自己,不敢相信自己。

所以,不要再抱怨這個社會有多麼虛偽和不公,因為我們都是幫兇。請不要再批評哪個高官又受賄公款消費,因為妳也曾經幻想著成為他們中的一員。

我知道,妳看完這篇文章也許不會有所改變,妳還是會去考試、考證照、上網、不怎麼看書……但是我想至少妳要明白,許多年以後,當妳後悔當初的選擇,當妳不 理解當初的所作所為,當妳抱怨自己混的和別人一樣,當妳開始悵惘夢想和現實的差距時,不要責怪社會和他人,因為妳從來都不是妳自己,妳盲目地隨大流,都沒 有認認真真的問過自己想要什麼,又憑什麼要求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同時,如果妳甘於世俗甚至標榜自己狹隘的經驗和觀點,我尊重妳的看法,但是請不要去打擾那些怀揣夢想並在自己的道路上付出努力的人,更不要去冷嘲熱諷他們 所作的一些妳不能理解的事。不是為了保護他們,而是為了保護妳自己。因為當這些人實現夢想的時候,妳不至於落得尷尬和難堪。

0 comments :

Post a Comment